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推荐5篇)

 新闻资讯    |      2024-04-19

  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

  ——以佛山市农村为例

  09丁颖班

  何艳文

  摘要:婚恋观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仅能促进家庭美满,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数据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对比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对佛山市的若干个农村的青年群体的婚恋观进行了现状分析,从影响农村青年择偶的因素和从某些因素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两个大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全面了解当代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村青年,使之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科学的人生观,提供一定的社会实质性建议。

  研究表明,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存在不同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群体间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是积极向上的。关键词:农村青年

  婚恋观

  现状分析

  问题

  建议

  1.研究农村青年婚恋观的现实意义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而且当代青年是否拥有正确的婚恋观也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和谐地发展。

  目前,我国正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和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是发展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而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当代农村青年的婚姻观,使其树立正确理性的婚恋观,不仅有利于家庭和谐,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让他们能有更大的活力,热情致力于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等事业上。而且庞大的农村青年群体,具有鲜明的自身特征。从总体上说,当代农村青年正处于一个角色重置的转换期。与我国传统农民相比,他们既有传统农民的烙印,又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既受农村传统文化的约束与影响,又受城市和其他各种文化的熏陶与刺激,因此了解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从而对当代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社会心态等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此,本调查研究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本研究将根据调查所反映的问题,向广大农村青年和社会提出一些建议,以引导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2.现状分析

  2.1 影响当代农村青年择偶的两大因素(1)择偶方式

  择偶方式是指两性通过什么方式或途径选择配偶的。一般而言,择偶方式主要包括包办婚姻,自主婚姻,媒介婚姻等几种形式。根据这几种基本形式,本研究结合实际设计了4种基本择偶方式,即“自由恋爱”,“亲友介绍”,“通过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等,让被调查者进行选择。

  根椐调查数据显示,佛山市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主要是靠“自由恋爱”(75.3%),其次是“亲友介绍”(22.6%),而“通过婚姻介绍所”和“通过网络”的比例都比较少(分别占 1.9%,1.3%)。按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统计,结果与总体的趋势大体一致,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图1显示,男性通过“自由恋爱”来择偶的比例高于女性,高出了约16%,这说明了男性选择配偶的自主性高于女性,而在其他的几项上,女性所占的比例则分别高于男性,特别是在“通过亲友”择偶这一项里,高出了约14%。,这说明了女性虽然在选择配偶上已有了很大的自主性,但与男性相比,还是比较依赖亲友。图2显示,受教育程度对择偶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高中(中专)及以上的农村青年在“自由恋爱”,“通过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这三项里都分别高于高中(中专)以下的农村青年,而在“亲友介绍”这一项的比例则低于高中(中专)以下的农村青年,这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受教育程度越高,择偶的自主性越强,也敢于接受一些新观念,尝试一些新方式。

  性别与择偶方式分析100806040200所占百分比/% 性别 男 性别 女自由恋爱亲友通介过绍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择偶方式其他

  图1

  受教育程度与择偶方式分析100806040200所占百分比/%自由恋爱亲友通介过绍婚姻介绍所通过网络 受教育程度 高中(中专)以下 受教育程度 高中(中专)及以上择偶方式

  图2

  其他

  总体上来说,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方式已从传统的父母亲友主导,较单一的模式逐渐迈向自主开放多元的现代化模式。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择偶的自主性越强,择偶的方式也越趋多元化。(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在择偶标准上,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在解放前,择偶看重的是对方的政治条件和家庭出身,而改革开放后,个人的因素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在新时期会有何特点呢?根据实际情况,本研究设计了13个项目,让被调查者拫据每个项目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三项,结果见表1。

  表1 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

  单位%

  项目 外貌 身体状况 性格 气质 人品

  文化程度 能力 收入 职业

  情趣爱好 家庭背景 住房 社会地位

  第1位 5.6 23.7 29.3 5.2 12.8 2.1 4.6 3.3 1.6 8.5 1.3 0.8 1.2

  第2位 6.5 15.7 21.9 8.6 16.1 2.9 6.8 4.6 2.3 9.1 1.1 2.1 2.3

  第3位 9.3 11.5 16.1 11.1 19.1 3.2 8.6 5.8 2.6 8.8 1.6 1.5 0.8

  合计 21.4 50.9 67.3 24.9 48 8.2 20 13.7 6.5 26.4 4 4.4 4.3 从表1可以看出,将各项排入前三位的百分比分别累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排在前几位是:“性格”(67.3%),“身体状况”(50.9%),“人品”(48%),“情趣爱好”(26.4%),“气质”(24.9%),“外貌”(21.4%),“能力”(20%);排在后几位的是:“家庭背景”(4%), “社会地位 ”(4.3%),“住房”(4.4%)。这一结果表示,当代农村青年在择偶时已不再把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住房等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了,而是更加强调个人的性格,身体健康状况和人品等个体因素,而这也从一侧面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在选择配偶时已不再以家庭利益为重,而是更加注重个体利益,即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家庭本位”向 “个体本位”的转移。

  从不同性别和不同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统计,其结果与总体趋势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把“性格”,“身体状况”,“人品”等列入前5位,但也存在着某些差异,男女双方除了很重视以上3项以外,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如图3所示,男性相对于女性来说较关注末来对象的 “气质”,“外貌”,对女性的文化程度和能力却不太注重,而女性则比较重视末来对象的“能力”,“文化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也反映了传统的“郎才女貌”观念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程度对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如图4所示,受教育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高的农村青年更重视末来对象的“能力”“受教育程度”,这表明了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末来对象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按能力的等级分层,在同一等级的人更易于沟通交流。

  以上结果表明,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这些象征物质权力背景的因素转向了个体条件“性格”,“身体状况”等,即农村青年择偶更加注重个体因素,尤其强调个人的性格,能力和学识,也从一侧面反映了择偶从“家庭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移。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朗才女貌”的思想对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性别与择偶标准分析各项排入前三位的累计百分比%20151050 性别 男 性别 女气质外貌能力择偶标准

  图3

  对末来对象能力的要求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高中(中专)以下

  图4

  2.2 从以下因素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1)从结婚年龄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

  中国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研究当代农村青年的可能结婚年龄或实际结婚年龄对于了解其婚恋观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农村青年结婚及生育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43.2%的人可能在20-25岁之间结婚,23.8%的人可能在26-30岁之间结婚,而可能在31-35岁结婚的占24.8%,20岁以下的,36-40岁,40岁以上的所占的比例都很少,分别是1.2%,7%,0%。这表明了农村青年普遍趋于较早结婚,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他们对婚姻生活的向往(在本调查中,当问及“你觉得婚姻是什么”的时候,82.6%的农村青年认为它“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期待婚姻生活”,而且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的农村青年对末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

  按不同性别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如图5所示,女性希望在20-25岁之间,26-30岁之间结婚的比例都比男性高,而在31-35岁之间,36-40岁之间的比例都比男性低。分析显示,女性的理想结婚年龄跨度比男性短。

  性别与结婚年龄分析35302520151050所占百分比%男女20-25岁26-30岁31-35岁20岁以下36-40岁结婚年龄

  图5 根据《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的跨度比较小。大多数(65%)男士认为最理想的结婚对象是25岁的女性,此后,她们的结婚机会就逐年递减:30岁的时候,有25.5%的男士认为娶她还可以;35岁的时候,仅有12.5%的男士能够接受。因此大部分的女性集中在20-30之间结婚。专家董烁说,研究结果反映出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女性的适婚年龄通常比男性要短,“比如同样25岁,男性可以选择从十八九到二十五六的女孩子,但25岁的女子很难去接受十八九的男孩。”因此,女性受到的婚姻压力其实更大,大多数的女性偏于较早结婚。

  而男性,同样看图5,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对比而言,男性集中在31-35岁结婚,但在20-30岁结婚的也占了挺大一部分的,说明了男性的结婚年龄跨度比女性要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好的,但经过更深层次的分析,挺大一部分的男性较晚结婚是因为社会现实对当代农村男性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专家董烁说,目前世界各国规定的法定婚龄大都在二十岁左右,而中国男性过了而立之年才最适宜结婚,以及绝大多数女性倾向于“能力强,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男性,她们也认为男性最适宜结婚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因此,也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男性在30-40岁之间结婚。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存在着就业压力大,消费水平高等一些现实压力问题,使得男性都不得不较晚结婚。

  40岁以上再按不同的受教育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如图6所示,受教育程度高【高中(中专)以上】的可能的结婚年龄比受教育程度低【高中(中专)及以下】的要晚,他们可能结婚的年龄大多数集中在26-30岁之间,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他们的结婚年龄大多数集中在20-25岁之间。这反映了,高学历的农村青年虽然在婚恋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已成熟,但由于许多客观因素,他们不能按照正常的法定年龄走向婚姻,他们一般不得不较晚结婚。

  根据《2002年中国高学历青年婚恋及生育观的调查报告》反汇,许多高学历的青年希望的结婚年龄是在22-25岁之间,但80%的人却在25-30岁之间结婚,晚婚的原因除了无合适的对象外,主要是本人还在学习阶段,没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时间。高学历青年不得不较晚结婚,这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女博士研究生,女硕士研究生的婚姻影响更大。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高学历青年的婚姻问题,因为那已经不再是他们的“个人问题”,而是应当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因为不仅关系到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生育问题,而且更是关系到社会末来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的问题。

  受教育程度与结婚年龄分析302520151050所占百分比/%高中(中专)及以下高中(中专)以上

  图6 20岁以下20-25岁26-30岁31-35岁36-4040岁岁以上结婚年龄

  (2)从性观念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

  性观念是对性的一种态度,评价和看法。传统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强调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把性看作是“万恶之源”,是肮脏,丑陋的。性在婚姻中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人们对性讳莫如深,不能公开讨论。但时至今日,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那么受传统文化的约束与影响较大的农村青年对性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在本调查中对“是否会发生婚前性行为”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76.9%的人表示“会”,23.1%的人表示“不会”。经过分析发现,见表2,出生年代越晚,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婚前性行为容许度越高。同时,本调查还对女性的性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当代农村的末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女青年的贞操观念日渐淡薄,对婚前性行为日趋宽容。周庆行(2008)等对重庆市的女大学生性观念的研究发现,44%的女大学生否定“从一而终”的观点,66%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出轨“发生婚外性行为,约有2/3的女大学生赞同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

  表2 分析婚前性行为与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关系

  单位%

  年龄

  15-19 岁 20-25 岁 26-30 岁 31-35 岁 总计

  受教育程度

  高中(中专)以下

  高中(中专)及以上

  总计

  是不会发生婚前性行为

  会

  不会

  28.3 21.6 16.2 10.8 76.9 31.5 44.8 76.9

  3.4 5.1 4.9 9.7 23.1 14.8 8.3 23.1

  (3)从对待婚姻的态度反映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

  结婚是一件人生的大事,对待婚姻的态度是否正确关系到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社会是否稳定。因此正确地对待婚姻对家庭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居多,所以研究当代农村青年对待婚姻的态度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俗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婚姻持正确的态度,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进而为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贡献一份力。

  本调查基于以上原因,设计了若干问题,对当代农村青年对待婚姻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经分析发现,当代农村青年对婚姻都很负责,认为婚姻是一件人生大事,十分看重婚姻,并且在对待婚姻上,不仅对自己的伴侣负责,而且还表示对两个家庭负责。在按不同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与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异。这表明了当代农村青年在婚恋心理上,已相当成熟,在问及“如果两个人相处久了,感情淡了,你会选择?”这一问题的时候,69.6%的人选择“想办法促进彼此感情,毕竟那是一段婚姻”,19.3%的人选择的“维持原有关系,顺其自然”,而仅有少部人选择“离婚”或“有外遇”(分别是6.7%,3.2%),选择“其他”的为1.2%,这反映了当代农村青年对一段婚姻是十分看重的,并不随意地结束一段婚姻,而且对离婚,婚外恋等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3.根据现状透视出的社会问题

  根据上述的现状分析,我们知道当代农村青年的婚恋观总体上来说是积极向上的,在很多方面呈现良好的一面,如在择偶方式上,更加地自主化,多元化,在择偶标准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家庭本位”向 “个体本位”的转移,更加重视个体因素,在对待婚姻的态度上,也表现出对婚姻非常负责,对离婚,婚外恋等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持一种否定的态度等等,但也发现当代农村青年在婚恋观上存在的一些问题。3.1 择偶的自主性问题 虽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代农村青年在择偶方式上日趋自主化,多元化,但是女性在

  择偶方式上还是较多地依赖亲友,这反映了当代农村女青年对于自主选择自己的配偶还是相对地被动,而且对于一些新观念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弱,较多农村女青年最后还是以传统的相亲方式来选择配偶,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女青年。按照这样的方式缔结的婚姻,基础是相对薄弱的,他们结婚很大程度是因为许多客观因素,而不是主要是因为爱情。而且,在日后的相处中,他们可能因为相互不够理解,而因此很容易导致许多婚姻问题,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离婚或婚外恋等社会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家庭,而且对社会也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3.2 传统观念对择偶标准的影响

  在择偶标准上,当代农村青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家庭本位”向 “个体本位”的转移,更加重视个体因素,但是传统观念对当代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传统观念的“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影响着农村青年的择偶标准。这促使部份女性把大部份的时间花在美化自己的外表上,追求时尚,一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消极观念也在不断地主导着当代农村女青年,使得她们不太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而且当代社会对女性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如在就业上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职业女性有瓶颈,在某一项调查中,66%的职业女性说,在同样工作能力下,男同事更容易得到加薪和提职的机会。还有,在企事业高管层面,女性的代表性还是远远不够,调查显示有三成企事业单位高管女性比例在50%以下,并不是女性没有这个机会和能力,而是现在的退休制度也是一个玻璃天花板,比如说,男性和女性在接近50岁时能达到事业的巅峰,这时考虑谁当总经理、谁进董事会时,人们就会想,反正男同事60岁才退休,女的55岁就退休了,那当然是给一个工作时间更长的人对企事业单位管理来说更划算,所以,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单位,一进董事会层面,女性的代表非常少。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也许与女性自身的能力问题有关,但社会的问题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于女性来说,对于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使得她们有些人把婚姻看作是一种投资或投机的行为,出现了“急嫁族”和带有太多功利色彩的婚姻。3.3 结婚年龄的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婚恋调查报告》显示,女性理想结婚年龄的跨度比较小,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女性的适婚年龄通常比男性要短。随着年龄增大,一路直线下降的结婚机会使得现实生活中单身女性越来越多。

  而许多中国男性则过了而立之年才考虑结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绝大多数女性倾向于“找事业有成,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她们认为男性最适宜结婚的年龄在30~35岁之间。而这里反映出的“宜婚”与人的自然生理属性无关,甚至与“爱情”也无关,完全是社会决定和造成的:就业压力、薪酬水准、消费结构、个人对于家庭生活起码物质条件的心理底线,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男性无法早早立业。安身尚难,成家也就被迫滞后,而不断暴涨的结婚成本及伴生的婚姻态度导致众多青年“结不起婚”或“只同居不结婚”。所以一般青年男性都偏于30-35岁之间结婚。因为这时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撑起一头家。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存在着就业压力大,消费水平高等一些社会问题。

  高学历青年的婚姻状况常常被人们忽视,却令人担忧。他们由于许多客观因素,导致他们不能按照正常的法定年龄走向婚姻,更不能生育。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高学历青年的婚恋及生育对中国将来的人口质量的影响十分直接。因此根据这一社会问题,相关政策措施必须出台,更好地解决高学历农村青年的婚恋与与生育问题。3.4 婚前性行为问题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式式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性行为发生率居高不下。但婚前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带来不少坏处的,如给女方心理带来极大压力,如恐惧、自卑、冲突等;给女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在不想生育的前提下受孕,其补救措施就是人工流产,而人工流产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使恋爱关系出现不利于女方的发展趋势,在未发生婚前性行为时,恋爱双方是相互平等、自由选择的关系,可发生之后情况则有所不同,男方处在了高位,而女方则得处处听从男方;给婚后生活造成诸多不愉快等。因此婚前性行为也是一个相当值得关注的问题。

  4.针对当代农村青年出现的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1.针对择偶方式对当代农村女青年提出的一些建议:女性在择偶上应该更自主,通过自由恋爱找取自己的另一半,不要过多地依赖亲友,让婚姻更多地建立在以爱情为基础上,这样建立的婚姻才会长久。还有在择偶方式上,应当理性地接受一些新观念,这样自己在择偶方面选择的机会就会相对较多,而且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理想伴侣。

  2.针对择偶标准对当代农村女青年提出的一些建议:树立理性的婚恋观,不要把婚姻当做是一种投资或趋利的行为,这样会导致很多的婚姻悲剧的发生。女性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在美化自己的外表示上,外表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的,而能力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值钱,所以女性应当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起来,不要在物质上过多地依靠男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男女在家庭中,社会上地位的不平等,并且由此也引发相当多的社会问题,因此女性要时刻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精神意志观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而社会在对待女性就业等问题上应当更加公平,并为女性创造机会,让她们在同一公平的平台上与男性竞争。为此,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逐步打破传统僵化的社会性别分工,消除就业的性别歧视,不再根据刻板印象将男性或女性固定于某些社会角色、社会职业上,而是在承认男女自然差别(如体力、生理期等)的基础上,给予两性平等的选择机会,促进形成以个人兴趣与能力为分工标准,灵活、公平、合理的社会分工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赋予女性更多的择业就业的自由,大大拓展女性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为男性摆脱传统社会性别分工的束缚,从而获得更多就业的可能性开辟了绝佳的道路,是真正促进男女两性在就业方面自由平等的途径。同时,社会应当制定并实施扶助女性的教育政策,加强对女性再就业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女性性别认识与成就动机的教育,因为女性自身素质的提升和觉悟的提高是解决就业性别歧视的根本途径之一。

  3.针对结婚年龄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社会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稳定物价,房价等,减轻农村青年特别是男性群体的负担,使得他们能尽早立业,进而成家立室。而男性也应当在青年时期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快实现经济独立,为他日迈向婚姻的殿堂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关于高学历农村青年的结婚年龄,这是一个应当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乃至会社会都应当给予这个群体以真诚的关怀和帮助。有关部门应当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给予相关建议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如社会,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使青年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建立感情,可以为高学历青年异性接触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氛围。而高学历青年本人也应当正确处理婚恋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努力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对婚前性行为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当代农村青年应当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对性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理性对待婚前性行为,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后悔莫及,尤其是女性,在这问题上更要慎重的考虑。同时学校,社会应当多宣传性知识,让广大青年对性有更深的了解,使他们更理性地对待婚前性行为。

  总之,当代农村青年应当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自主精神意志观相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国家社会应当就当代农村青年在婚恋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行动,为其在婚恋上提供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1、性别A女B男

  3、你的恋爱次数是

  A 0次B 1~2次C 3~5次D 5次以上

  4、你对恋爱的心态是

  A期待B心里没底,观望中C害怕D没考虑过E其他

  5、你认为恋爱的坏处主要是

  A浪费时间,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B大学生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如果失恋会给身心带来巨大影响

  C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圈的缩小,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脱离群体D其他

  6、你相信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A一见钟情B日久生情

  7、你是怎么看待同性恋的A一种正常的感情抉择,只是性取向不同B一种另类的时尚潮流

  C一种变态的心理扭曲但无害于社会D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罪恶的8、你认为大学生相亲是因为

  A生活圈子太小,认识的人里没有适合的恋爱对象

  B想多认识些人,多交些朋友,扩大交际圈C大家都在相亲,为赶时髦D被家长逼上梁山,不相亲不行E其他

  9、相对于其他择偶方式,你认为相亲的优势在于

  A能迅速找到合适自己的B能认识更多优秀的异性

  C可以扩大交友圈,成为你与他人沟通的桥梁

  D可事先了解对方的情况,比较安全放心E其他

  10、你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A任何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B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爱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结婚

  C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想恋爱不想结婚

  D恋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恋爱的延续E没想过

  11、你对未婚同居有什么看法

  A赞成,感情到了一定的地步未婚同居很正常

  B反对,以后结婚了有的是时间在一起,不差这几天C中立

  12、你觉得以下哪种是促使你结婚的最重要的因素

  A真心相爱B经济利益C繁衍后代D性需求E其他

  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

  李泽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1级

  (一)班

  摘要:婚恋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为人们所关心和热议的话题,而青年人的婚恋观更因青年自我意识极大增强但情绪与行为却复杂多变这个特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将以中国青年婚恋观为中心,从70年代至今我国青年婚恋观的特点及变化,影响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在中国青年婚恋观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三点作出探讨和研究。以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使这种观念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伦理道德相适应,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青年问题;婚恋观;家庭伦理道德

  引言:婚恋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是一种关系与感情的行为体现,是家庭构建的基础因素。婚恋观其本身受不同的社会因素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1)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社会转型期,一场社会巨变也使得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现如今,裸婚,试婚等多种婚恋行为层出不穷,青年婚恋观问题也不断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青年正是每个人的人生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恋爱与婚姻也是所有青年都必须面对的事情。然而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把握好正确的婚恋观,如何提高自己在婚恋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当今中国存在的青年婚恋观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各个时期我国青年婚恋观变化的特点及变化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余伤还未消除,十年文革又使中国经济,科技与教育事业急转直下,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在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现象。那个时候的人们只要吃饱穿暖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青年的婚恋观是朴实的,简单的,只要管保管暖便是幸福。若是谁拥有了婚礼“百元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那可真是羡煞众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打开了国门,与世界融为一体。合作带来双赢,与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管理经验的接触,使国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婚礼的四大件已经由“百元”变成了“千元”。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崭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大开眼界,一些青年们学会了向外国人一样出去郊游,和恋人看几场午夜电影,恋爱中男女相处方式与途径的变化使婚恋观也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的婚恋观,有一些懵懵懂懂的小情趣,在野外看看美丽的风景,就是幸福;和恋人看一场电影,就是幸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目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彩电,冰箱,DVD,摩托车成为了更高一级的“婚礼四大件”。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渗透到我国的生活方式与家庭婚姻观念已经逐渐根植到人们的心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东西方两种迥异文化的巨大碰撞使得青年的婚恋观复杂起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年们的婚恋观开始不再与家庭伦理道德作为底线,而是开始将经济利益作为第一择偶标准。但是正如在《青年学》中所了解到的——青年的情绪与行为有两极性。青年一方面在内心里抵触这种掺杂着过多物欲的价值观,一方面又被它自身带来的巨大利益所吸引着。在那个时候的影视作品中,最经典的一句便是“抓住幸福比忍受痛苦更需要勇气。”这一句话便将当时的青年对婚恋观的挣扎与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九十年代的到20世纪末的青年婚恋观,时而简单,时而复

  杂。在这个年代,自私和无私不断斗争,蒙昧与成熟又相互抗衡。

  1.2 二十一世纪至今的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新世纪必定有一个新气象,对于刚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来说,已经经历了各种物质

  与精神上的洗礼,青年对高速运作的生活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与其说是习以为常,还不如说

  是变得麻木,城市化给这群刚步入社会的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另一方

  面也给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断攀升的房价,青年已被西方“自

  由恋爱”内化的思想与中国式家长传统婚恋观的对抗都使得青年变得无所适从。新世纪也孕

  育出了婚礼“四子”:房子,车子,票子,才子。可是试问当今的青年,能拥有这四子的又

  有几个呢?

  总体来说,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婚恋观,更加趋向于西方的婚恋观。

  2.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

  正如哲学家所说:事物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是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于本体

  而产生。青年婚恋观的变化亦是如此。下面将对影响青年婚恋观的内因与外因进行深入的探

  讨。

  2.1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部因素:青年本质的特殊性

  青年除了具有人类的一般本质属性以外,又因为其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了他

  与众不同的特殊本质。

  2.1.1急剧变化的自然性

  青年处在人一生中最特殊的年龄阶段,这时的青年在生理特征上显示出了他们在身体形

  态,体内机能等方面的最好状态。伴随着旺盛的生理机能状态,青年的心理变化更是天翻地

  覆,他们的大脑发育与灵敏程度达到最高,自我意识萌发并趋于强烈,为弘扬自我常常孜孜

  以求,乐此不疲。当遇到现生育活的压力时,他们无处诉求,情感的两极性与复杂性让他们的心理波动更加强烈,处事莽撞且有离轨的特点。为了缓解自身压力,一些青年开始追求冒

  险型的结婚与恋爱模式。一种是拒绝结婚,而是以不断频繁的性生活来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

  力;另一种就是不对婚姻负责,外遇与“外包二奶”频频出现,婚姻少了六,七十年代的铮

  铮誓言,“闪婚”也让“闪离”成为了副加物。

  2.1.2日趋成熟的社会性

  青年正处于“断乳期”,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他们是社会变迁过程的催化剂;然而从社会对青年的影响来看,他们

  却经常由于社会变迁而遭受痛苦。社会对青年实施教化和青年接受社会化的陶冶与教化,青

  年各具个性的生理与心理机制被固定下来,成为内在的东西。青年在希望保留自己原有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的同时,由于自己身处社会环境的大范围的制约,他们便努力寻找社会需求

  和保持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学习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应对自身变化和社会期待变

  化,努力强化自己的成人角色。愿景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带给我们的氛围,需求有时

  会偏离正常的轨道,青年这时由于急切地想得到自身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婚恋观上便会出

  现无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目标。虽然已经受到西方自由婚恋观的很大影响,但是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仍然使得绝大多数的青年要求婚姻必须建立在很好的物质基础上,但是与此同时

  是,精神上的爱情与坚守也就变得不再重要。《非诚勿扰》上嘉宾马诺的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便是最生动现实的写照。【1】

  2.1.3逐步完善的实践性

  青年身上具有的实践性使得青年由一个生物人逐渐改造成了具有社会性的人。青年社会化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其宗旨是把满足和发展需要变成现实,把追求未来变成今天的生命活动。在青年婚恋观上,也逐渐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婚恋途径.(1)闪婚。“闪婚”指的是两人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顾名思义,就是闪电式的结婚。按媒体的描述就是“他们几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几分钟就能谈完一场恋爱,数小时内可以决定终身大事,一周便能踏上红地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普通人有闪婚行为,明星也有闪婚者。例如,歌手刘欢认识妻子卢璐9天便向她求婚;陈建斌与蒋勤勤也是闪婚一族。仔细观察,闪婚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婚姻性质的改变已经由以前两户的仔细遴选变成了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便可成婚的现状,闪婚面对的是快结快离,当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好坏结果也就不一致。

  (2)裸婚。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是2008年兴起的网络新词汇。由于现生育活带给青年们的压力逐渐增大,青年在实践自己的婚恋观时,更多的趋向于裸婚这种带有“自由”和“独立”色彩的婚姻结合方式。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体现了80后对裸婚的追捧,也体现了这阶段的青年群体对婚礼重视程度的减弱,因而裸婚也就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结婚方式。

  (3)试婚。试婚,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2】在青年婚恋观的实践中,一些青年因为不想对婚姻付出责任或是害怕婚姻带来的责任过大自己无法承受,所以他们选择了先同居,后结婚的缔结方式。这种婚恋观的实践方法,在儒家学者看来是最不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因为它打破了婚姻的严肃性。但是我们应该从中看到的是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青年试婚现象也折射出了社会要求青年负的责过于沉重,以致在婚恋观中也出现了逃避责任的现象。

  2.2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外部因素。

  2.2.1西方婚恋观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自由婚恋观便不断传入我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婚恋被人们所普遍认同。中国青年受此影响,也不再遵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门当户对,而是只要异性之间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能够产生吸引力,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就可以结婚并组建自己的家庭。“裸婚”就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释之一。当然,西方婚恋观中也存在着对财产的重视。我国现在婚前的财产公证就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进来的,西方人在婚恋观中对婚姻很重视,他们认为只要结婚就要对彼此负起责任,所以很多西方人宁愿在不结婚来维持同居或恋人关系,也不愿意背上婚姻这个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中国婚姻关系中只要男女双方一旦确立婚姻关系,便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和经济水平的均衡,这使得西方婚恋观中逃避婚姻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2.2物质生活过快提高给青年带来的心理压力

  都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是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断泛滥,中国青年在面对婚恋观时难以获得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来做出一个正确的观念选择。在婚恋观中,两类棘手的问题被提出来:一是一些青年迫于家中父母和工作环境的压力,选择逃避婚姻给他们带来的更大的压力;二是一些青年物欲化过为严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他们所选择的都是建立在金钱与权利利益上的,以致于精神层面萎靡不堪,家庭伦理道德早已变成一纸空文。2003年河北沧州一对青年夫妻因为无法承担婚后抚养孩子的生活费用,妻子瞒着丈夫把他们的亲生儿子扔到了垃圾堆里,最后婴儿因抢救无效死亡。青年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上,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都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常常会因为想要偷吃禁果而草率结婚,承担了责任后又感觉不堪重负,所以往往会走向背叛亲情,伦理道德的不归路。无数案例向我们证明:青年在面对巨大的压力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压力,二是在压力中堕落。

  3.解决中国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探究。

  通过以上对青年婚恋观特点变化以及影响青年荤两变化的内外因素的探究,要想找出解决当代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也必须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对症下药,找出最优的解决办法。

  3.1加强青年对婚姻关系建立的责任意识

  青年之所以出现逃婚,试婚,闪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婚姻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婚姻关系建立双方应该对自己及他人负起的责任认识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家庭从小给孩子灌输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的树立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恋爱与婚姻选择的过程中更加慎重,以免以后追悔莫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青年在面对婚恋过程中随产生的突发问题时,可以勇敢面对所有并不乐观的事态,然后用责任带来的压力作为自己解决与配偶之间问题的动力。无论社会怎样做出努力,只有青年自身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才会在青年心中形成一种自发的内动力,才是解决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根本方法。

  3.2社会采取措施减少带给青年带来的压力

  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一直是头等大事。因为一场婚姻关系牵扯到的是两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纵然时过境迁,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很多观念亦已不再那么迂腐陈旧,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我们仍然被中国社会的“家庭”而牢牢束缚着。正如马克思婚恋观中所提到的:“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3】两个人的结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可以成立,然而当代中国青年在拥有自己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上,却走得步履维艰。这就需要国家或是政府制定出台一些规则,例如帮助符合一定条件的即婚青年提供住房或是替他生活方面的补助,为他们免去婚后的一些后顾之忧。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问题再次发生。

  3.3加强青年对婚恋观中家庭道德伦理底线的教育

  当代青年在面对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常常是冲动的,缺乏理性的。由于生活带来的压力,当青年觉得力不从心时,便会寻求一个物质条件足够好的伴侣来帮助自己达成自己的目的,缓解自己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采取错误的方式和途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应当为青年提供一个健康的道德氛围,即无论什么样的婚姻选择,都不应该以牺牲最高尚的伦理道德标准为代价,更不能失去人类最宝贵的家庭伦理道德底线。当物质的欲望不再牢牢的控制青年的婚恋选择时,未来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婚姻才会不再掺杂太多物质化的肮脏之物,和谐社会的创建才会更进一步。

  结语:有发展就有阻碍发展的事物,这是不可否认的规律。在青年婚恋观的道路上,我们有过飞跃,但是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症下药,找出最佳解决方法。青年婚恋观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基础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次论文中对青年婚恋观问题的初步探究,为解决婚恋观问题出谋划策,也希望未来中国社会的青年婚恋观会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不断进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① 李文静.现代女性婚恋观.【J】商业文化,2011(3):78-80.② 周宁.妇联调查国人婚恋观:七成女性称男方有房才嫁.【J】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1

  (2):11-12

  参考文献:

  【1】: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07

  【2】:馥梅.试婚【M】.湖南:长江出版社,2011

  【3】:徐伟新.人文丛刊:第四辑【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关于新时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XXXX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情况,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调查,感谢您的参与。

  学校:性别:年龄:年级:

  1.您对恋爱的定义是怎样的?

  2.您有过恋爱经历吗?

  A 曾经恋爱B正在恋爱C从未恋爱

  3.您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如何?

  A 大学恋爱是正常的身心需要,无可厚非。

  B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种经历,应该体验一次。

  C 纯洁的恋情,应该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

  D影响学习、生活,不应该谈恋爱

  E 无所谓。

  4.您认为大学的恋人能不能走向婚姻?

  A 不能,毕业就等于分手。

  B 能,只要两人感情坚定。

  C 说不清,随缘。

  5.您对恋爱的态度如何?

  A 恋爱是关乎婚姻的终身大事,应该慎重。

  B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6.您觉得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可多选)

  A爱情B 为了结婚C 生活寂寞,可以多一个陪伴谈恋爱呗。

  E 大家都在谈恋爱,我也谈F 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G 想尝试一下谈恋爱的感觉

  H 其他

  7.您的择偶标准如何?(多选)

  A 外表(长相、身材)B 学习好C 工作能力强D 有人追,就有上进心D

  E 人品好,为人正直F 细心、体贴G 能做家务H 家里有钱 I 处男(处女)

  8.您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吗?

  A 两个人在一起可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可以有益于学习。

  B 恋爱耽误很多的时间,会影响学习。

  C 说不清。

  9.如果遭遇失恋,您会怎么办?

  A 伤心一段时间,然后继续生活。

  B 逃避。

  C 说不清

  10.您对性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性行为是十分神圣而美好的。

  B 性行为很恶心。

  C 性是自由的,没有必要有所隐晦。

  D 其他

  11.您对贞操的看法?

  A 贞操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婚姻的长久。

  B 时代在前进,没有必要将贞操看的那么重要。

  C 贞操可有可无,无所谓。

  D 说不清。

  12.您认为贞操是否会对婚姻幸福产生影响?

  A 必然会影响到婚姻幸福。

  B 不会影响。

  C 说不清

  13.您如何看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A 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

  B 没有爱情也可以有婚姻。

  C 说不清

  14.您如何看待婚外性行为?

  A 原则问题,不能原谅。

  B 你情我愿,随意。

  C说不清。

  15.您对现在流行的闪婚如何看待?

  A 很赞成,确定了就结婚没有什么不对的。

  B 不赞成,闪婚太快了,两个人不能真正的了解对方。

  C 说不清。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们

  完整这份调查问卷。

  谢谢!^_^

  浅谈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

  内容摘要: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是社会生活以家庭为核心,“家和则万事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的多元化,折射出价值观变化和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带来了挑战,婚姻家庭领域和道德观念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恋观、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滋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和蔓延,成为家庭不稳定的隐患和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关键字: 婚恋现状、产生原因、正确的婚恋观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都市青年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阿堵物。”这句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国人的择偶标准更趋理性务实。《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希看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近70%的人开始以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题目,74%的女性不接受“女高男低“,41%的女性以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屋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爱情基础”的观点,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物质化、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但过度的务实,却让当代青年给自己贴上了“拜金女”“剩男”“剩女”的标签。

  2、对婚姻的期望高

  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普遍呈现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青年朋友们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愿意为营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诚的感情;99%的青年朋友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3、社会压力加剧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

  当代青年对婚姻既抱有浪漫的想象,也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

  当代青年以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从而共享人生之乐与幸福。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等选择婚姻生活,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据了解,现在试婚、闪婚、急婚、***婚、隐婚、“周末夫妻”等婚恋形态,已被当代青年接受与认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公众对以下几种新型婚姻形式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为48.18%;隐婚为52.15%;闪婚为34.11%;不婚为62.17%。

  4、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现代未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对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居高不下,性观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变化之一,性和生育相对分离,与男女的爱恋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追求性快乐和性欢愉,成为现代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变化之二,是女青年的贞操观念的日渐淡薄,对婚前与婚外性关系日趋宽容,性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当代青年婚恋观巨变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日益频繁碰撞,尤其是网络带来的多元化、反主流的价值观念,对当代青年人的观念造就了巨大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贬低和压抑男女之情,“存天理,灭人欲”。改革开放为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提供了快速通道,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摩擦碰撞,让国人禁锢的性观念步进开放,未婚同居“常态化”,离婚率攀升,“小三”防不胜防。西方夸大性自由与性解放,以为人类的性欲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欲看,不应当压抑,婚姻则是满足人们对性的需要,婚姻的延续或变更由当事人意愿而定。正如学者孙抱弥所说:“当代青年对于婚姻中爱的关切明显进步,对于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特别是对于以往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默认的有性无爱乃至无性无爱的婚姻,越来越多的城乡青年持否定态度。”此外,在西方享乐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很多人对待性只是欢乐与享受,而没有了责任感。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学校、家庭、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而同时被指责最多确当属媒体。不论是好莱坞***、台湾偶像剧、日韩偶像剧还是国产剧集电视电影,永恒不变的素材都是言情,传媒文化几乎到了无性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并且色情暴力的标准越来越露骨。加之社会不良群体的示范效应,青年人更多地把同异***往、婚恋视为“学习”、选择和寻求“欢快”的过程,其婚恋观念、婚恋行为的取向、性驱动力有时就冲破了理智的防线。

  2、经济体制转型,解构了传统的社会互动结构,给人们的意识、理念体系带来全面影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当代青年身处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期,婚恋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这一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个体的主题地位,使人们摆脱了对其所在群体的依附,尤其是广大女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自强自立,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筹码。市场经济倡导的同等互利理念,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趋独立自主,婚姻自由度日增,夫妻间的关系由附属转变为同等,一些个人本位的婚恋形式出现,婚前财产公证和协议离婚也普遍被接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恋更趋务实,人们越发看重对方的教育背景、职业收进、住房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玫瑰与面包的博弈中,面包越来越占据上风位置,随之而起的是一群爱情投机分子,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回宿,利益甚至成为婚姻天平的重要砝

  码。

  3、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的影响

  自上世纪末至今,正是“80后”接受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段。“80后”正好遇上了上世纪末开始的大学的市场经济化——扩招,越来越多的“80后”走进了大学的校园。而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给学校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德育工作跟不上,缺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的系统教育。中国的传统是忌讳谈“性”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的开展,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最主要因素只能是父母、朋友、网络等,为此“80后”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可能进进恋爱动机不纯、对恋爱的结果不负责任等误区,引发恋爱中的心理题目和现实题目。等他们走上社会后,这些题目就有可能放大成为严重的社会题目。

  4、虚拟世界的开放性和现实社会封闭性的矛盾

  不婚族的出现,单身人群数目的激增,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对婚姻抱有质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友空间过于有限。在大城市里,社区是陌生人社区,平时接触的人似乎很多,但是真正比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并未几。现代职业的工作性质也使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更习惯、更青睐数字化的沟通方式,可以在网络上和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天南海北地说几个小时,却很少和邻居除了礼节性的招呼外聊上三分钟。而婚恋是必须与现实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龄未婚的现象逐年上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58.6%的人以为“交际范围太窄”是自己或身边的人至今单身的主要原因。

  5、“她经济”时代来临

  在新世纪的新时代女性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经济收进更多,而经济地位的上升决定了其人格的更加独立。“80后”的女性个性普遍较强、同等观念突出,无论什么事都要与另一半“平起平坐”,互不相让,尽不甘心当温顺的“小妇人”。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依附、生养的工具,成为同等的独立个体,对婚姻起着重要作用。女性从过往明显的依靠性、允从型转变为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同等权力的新形象;开始旗帜鲜明地要求家庭的***气氛、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由于女性更加能够吃苦刻苦,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择偶题目上眼光放得更高,致使高学历高收进高职位的三高“剩女”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正确婚恋观的引导刻不容缓

  婚姻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关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和人生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的进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不仅是个人实现幸福婚姻家庭生活的保证,而且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视和普及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迫在眉睫。

  1、首先青年要树立理性的婚恋观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是高尚情感与理想追求的完美融合。在温馨与诚挚交融而成的真爱世界里,每一个人的心理深处都会迸发出最最原始的渴望,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能与自己相知相伴、携手面对风雨、共享美好生活的真心爱人。但是,自身理想的实现更应该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主题,因此青年女性在选择和发展婚恋关系时,要时刻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精神意志观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

  2、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婚恋观

  要将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挖掘宣传教育资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宣传先进性别文化和婚姻家庭文化,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用文明健康的婚恋观指导婚姻家庭的生活实践。要进一步加大《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与贯彻执行力度,使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将法律对文明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落到实处,大力倡导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正确引导婚恋观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婚恋观的健康促进家庭文明推动社会和谐。

  3、学校要将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的内容

  当我们想要开车可以选择去上驾校,当我们想要学会一门外语,可以选择上外语教学课程,要想婚姻美满幸福,“正确的”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必不可少,甚至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大学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特点,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开设婚恋观教育的课程,将婚恋观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理想教育相融合;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增强面对不良婚恋行为的免疫的能力,提高婚恋教育的实效性。

  4、妇联组织要将婚恋观的正确引导作为重要的职责

  婚姻家庭是妇联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抓手,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和组织优势,进一步弘扬“四自”精神,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典型激励妇女,教育引导广大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家庭道德实践活动,建立社区婚恋指导学校,帮助即将或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学会正确选择爱情、精心养护婚姻、用心经营家庭,搭建文明健康婚恋观的实践平台,提高婚姻的质量,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5、要发挥媒体宣传文明健康婚恋观的作用

  各种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客观准确反映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积极引导和帮助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正确认识恋爱、婚姻和家庭中的权利和责任,增强对各类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辨别能力,营造婚姻家庭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又促进着婚恋观的发展和改变,而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又会影响社会情感形态的发展,继而影响未来十几年社会现实中主要的家庭和生活模式。关注青年的婚恋观,引导、培养和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婚恋态度,学习、理解和掌握婚恋中的相爱、相处、相知之道,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当代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始终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计划生养等方针政策的影响,可以说,当代青年婚恋呈现的一系列的新特点和新题目是时代赋予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论坛以为:人到达了顶峰,会感到情感的激荡,那种情况下的喜悦超越了一般物质需要,进进纯精神的领域,是比自我实现更高的一个层次。在爱情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峰体验。为此,当代青年男女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爱的条件下,端正婚姻的动机,建立起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婚恋与事业并不矛盾,条件是恋爱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应成为相互的精神寄托,成为彼此进步的动力;要怀有博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往经营爱情和婚姻,勇于面对和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研究》、2《中国青年报》